人生就是博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报道 > 电镀企业“一证难求” 无证排放3000吨废水是不得已 ?

电镀企业“一证难求” 无证排放3000吨废水是不得已?

来源 :南方都市报 作者:刘晨 日期 :2016-10-10

电镀企业“一证难求” 无证排放3000吨废水是不得已?

 

    昨日,南都报道了光明新区中恒华发工业园3000吨电镀废水滞留半年没人处理 ,被国家环保部点名要求挂牌督办一事。事件当中10个相关企业9个本身无排污许可,“租”用同一个许可证(属违规),业内人士称因电镀企业基本不可能拿到排污许可,此举是不得已。
    深圳是电镀企业较集中的地方 ,企业数千家,从业人员达40万人 ,年产值约200多亿元,但因电镀行业有“三高”(高污染、高能耗、高浪费),深圳一直采取限制措施。如光明新区 ,建区8年来从未批准这类企业落地 ,今后也不会。该行业也极难取得排污许可 ,但另一方面,电镀又是表面处理工业中重要的一环 ,目前有不可替代性。深圳电镀行业该何去何从、出路在哪?


    禁
    光明新区:不可能审批此类企业落地


    此次“3000吨电镀废水”事件的企业中 ,深圳市鸿岸电子科技公司以及深圳市欧派克科技有限公司均未取得排污许可证,此前是“借”中恒华发工业园的生产车间的排污许可证进行运作的。鸿岸电子科技公司目前已迁移到了东莞,其负责人说:“像我们这种小企业,基本上都是从深圳迁往东莞 、惠州,大一点的企业都往内地迁移了”。他诉苦称 :“搬离深圳是不得已,能够留在深圳肯定会留下来的 ,因为配套设施会更好,但是排污许可证搞不定也没有办法啊。”
    电镀行业排污许可证“一证难求”长期存在 。对此 ,深圳一电镀工业企业负责人称,对中小型电镀企业来说 ,排污许可证如同一座“大山” ,迈不过也绕不开 ,“我们很难拿到手,刚好在东莞有一家企业有污水排放资质  ,所以我们只能把生产蚀刻工艺(会产生电镀废水)外包给他们。”
    而这也是深圳电镀行业困境的一个缩影。该负责人透露,事实上 ,90%以上的企业涉及排污许可证“一证多用” ,而这也是业内的一个潜规则,“因为整个广东省对待重污染企业都是严控排污许可证的,但是我们又要生产,所以没有办法,只能去寻找有相关排污资质的企业合作。”
    光明新区城建局相关人士介绍,目前光明新区有的地方限批排污许可证 ,有些地方则禁批排污许可证 ,诸如水源保护区、生态保护区等地方。自2007年光明新区成立以来,光明新区从未审批过生产电路板这种高污染企业成立,而以后更不可能审批这种企业落地 。她表示:“目前这种高污染企业都是逐步淘汰的 ,区里定了每年要淘汰的指标。”
    事实上 ,南都记者了解到,多年来深圳对“三高”的电镀行业一直保留诸多限制。在深圳市经信委官网上 ,一份名为《深圳市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和产业导向目录(2009年修订)》的文件显示,在禁止(淘汰)类一栏上,电镀行业赫然在列:水源保护区、风景名胜区 、森林保护区和居民住宅区内禁止从事印染、造纸、制革、电镀、化工、冶炼、炼油、酿造、化肥、染料 、农药等生产项目或排放含国家规定的一类污染物的项目和设施 ,以及禽畜养殖 、屠宰、采石等项目。

    赶
    电镀行业污染危害大 被驱赶是“众望所归”


    深圳的电镀企业多隐匿于关外地区,“躲避”来自官方的清查以及周边群众的举报。
    事实上,相比垃圾焚烧厂等显性高污染 ,电镀行业的污染更具隐秘性。中国工程院院士罗锡文曾指出广东的重金属污染最严重,全国3亿亩耕地正在受到重金属污染的威胁,占全国农田总数的1/6 ,而广东省未受重金属污染的耕地,仅有11%左右 。如何治理金属加工所带来的污染,一直是民众关注的话题。
    南都记者了解到,电镀废水成分复杂,含有铬、铜、镍等重金属和氰化物 。在未经严格处理或处理不到位的情况下,会给当地的河流、土壤造成严重的污染,长期积累将会给当地居民的生存环境造成恶劣影响 。
    近年来,坊间传闻,深圳将对电镀行业进行政策上的“驱赶”,即部分电镀企业房屋租赁到期后将不予续租。尽管官方并未有下发明确的文件,但此说法在深圳电镀行业内引起不小的震动。
    一名在深圳从事电镀行业的企业主介绍,电镀行业对环境污染较重,同时容易引发火灾,“所以政府可能对此抱有疑虑 。”同时 ,随着深圳居民生活水平及维权意识的提高,电镀行业被“驱赶”可谓是“众望所归” 。“另外,电镀企业腾出来的厂房用以申请 工改工 建设写字楼 、商品房的利润比租赁厂房高得多。”
    该名企业主称 ,近年来,随着电镀污水排放标准不断提高以及处理设备的更新换代加速 ,目前电镀行业越来越不好做 。其介绍,目前深圳及东莞等地的电镀工业园区基本上每吨电镀水的处理服务费是50元左右,一些中小电镀厂第三方运营费用也在30元/吨左右,对于企业来说,污水处理的成本是较大的负担。
    在政策层面及现实情况的双重压力之下 ,深圳电镀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困局,不少电镀企业不得不另谋出路 。
    但出路在哪?


    观点
    “最先进的技术不一定能全方位解决问题,但总是能达到效果”

    针对电镀行业,深圳本土知名学者谌毅兵认为,企业、个人追求经济利益无可厚非,但需要负担社会责任包括环境保护责任。“这就需要企业家通过技术升级、产业转型、管理升级等方式,提高效率 ,降低成本,减少对环境的破坏或者治理好企业对环境造成的破坏 。”
    谌毅兵表示,揭阳的人生就是博金属生态城电镀废水集中处理园区,采用了较为先进的技术、设施和管理方法,从目前运行来看,效果很好 。这揭示出 ,虽然现有的环境治理技术并不一定能够全方位地解决好各种问题,但如果能够采用最先进的技术,总是能达到一定效果的。并且 ,随着技术研发的进展,新的 、更好的技术会不断出现,这要求企业要关注技术的进展,尽可能第一时间采用最先进的技术。同时 ,有关方面如环境技术研究机构、环保企业等 ,要加大研发力度 ,努力开发技术先进、治理成本低、二次污染小乃至零污染的技术和设施 。
    针对深圳电镀行业的现状,谌毅兵认为,产业的集聚化 、规模化能够提高经济效益是共识,环境治理相关项目的集聚化、规模化也能产生集聚效应、规模效应,既能提高处理的数量、质量,也能降低单位治理成本 ,提高经济效益。“深圳中小电镀厂迁到揭阳 ,或许会实现双赢 。”


    他山之石
    废水回收技术破解“电镀魔咒”


    对待历史欠账的“零容忍”正逐渐压缩“三高”企业的生存空间 。
    近期,南都记者联合多位深圳本土知名网友,一起探访距离深圳300多公里的揭阳市人生就是博金属生态城。揭阳也是电镀企业集中的地方,近年来开始探索金属加工与环境保护共同发展的道路,并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据了解,作为中国重要的金属产业生产制造和进出口基地,揭阳的金属产业约有40万从业人口,7000多家企业,电镀废水处理压力巨大 。此外 ,由于技术人才等因素的制约,这些企业大都集中在中低端领域,且因为对当地环境造成污染,不少企业处于“地下”状态 。城市环境承载能力有限和发展定位的变化 ,也使得电镀产业发展空间受到限制 。最终 ,揭阳还是选择“技术拉动”这个策略。

    2015年底国内首个电镀园区废水“零排放”工程在人生就是博金属生态城投入运行 。该工程采用废水分流 、分类处理、废水回用、资源回收的技术路线 ,不仅使废水回用率提高到99.64%,而且还将处理后的金属固废再次回用,彻底实现了废水的“零排放” ,有效破解了“电镀魔咒”。
    南都记者了解到,由于采用先进技术和设备进行污水处理,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电镀成本升高 。针对部分电镀企业的疑虑 ,揭阳市在“电镀八条”中明确提出,将连续5年每年对“零排放”处理成本进行核算 ,高于排放标准的部分成本 ,纳入市级财政预算,作“零排放”专项奖补。

公司地址:广东省揭阳市宏和大厦20-22楼 邮政编码 :522031 联系电话 :+86-663-8766216 商务传真:4008875666-159888



XML地图